东阿阿胶东阿黑驴智能化养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南京慧水泽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基本情况
1.1单位简介
南京慧水泽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数字技术驱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科技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服务三农、融合三产”为初心,聚焦高标准农田数字化、智慧农场(渔场、牧场)建设、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等核心场景,致力于通过AI大模型、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革新与产业模式创新。
核心团队深耕智慧农业领域十余年,兼具政策研究、技术开发与市场运营经验,成员主导参与多项国家级农业数字化试点项目,在行业内树立了“懂农业、精技术、善落地”的专业形象。团队与农业农村部及多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保持长期合作,深度理解政策导向与产业痛点。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定向课题研究、专家顾问派驻等形式,将科研机构的算法模型、农艺经验与公司技术产品深度融合,确保解决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公司自主研发环境传感器、边缘计算终端等硬件设备,构建“端-边-云”协同的数据采集网络,实现农田墒情、作物长势、畜牧健康等数据的全维度感知与实时传输。
针对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场景,开发专用农业大模型,集成气候预测、病虫害识别、产量预估等算法模块,支持生产全周期智能决策。
1.2案例背景介绍
驴产业作为畜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并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这一产业涵盖了驴的饲养、繁育、屠宰、销售等多个环节,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市场的关键环节,在养殖技术、品种改良、疾病防控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同的行业发展瓶颈。
养殖技术方面,当前驴产业在饲养管理、饲料配方及疾病防治等环节普遍存在技术滞后现象。这导致驴只生长缓慢,养殖效率难以提升。技术落后不仅影响了驴只的生长性能,还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
品种改良方面,驴品种质量不稳定,杂交配对难度大,导致品种改良进展缓慢。同时,由于缺乏优质的种驴资源,品种改良的空间和效果受到限制。
在疫病防控方面,缺乏完善的疫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导致疫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无法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养殖场所的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由于专业的兽医人才匮乏,且兽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使得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导致养殖企业在遇到疫病时,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进而影响驴的健康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驴养殖逐渐从传统的散户饲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规模化驴养殖企业希望通过引入自动化养殖设备,如自动喂食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可以大大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希望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确保驴群的健康。希望通过集成传感器、监控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驴群生长环境、健康状况、饲养效果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希望通过图像识别、AI人工智能和DeepSeek的介入实现驴只发情、疫病、育种和排卵等场景的识别辅助养殖。
1.3解决思路
通过一系列硬件装备、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的建设,例如耳标、项圈、监控、环境监测、能耗采集体尺测量、二分群、保定装置、风机、水线、地磅等设备提高整个养殖基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通过两个平台的建设提高养殖基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水平,一是给大型驴养殖企业内部使用的驴养殖管理平台包含了繁育、养殖、疫病、仓储、监测、能源等子系统。二是链接驴产业链主企业和入链养殖户的驴产业互联网平台包含了基地管理、耳标管理、养殖规范、溯源信息、咨询服务、供需管理、客户服务、驴只管理、繁育管理、养殖管理等功能。
通过一系列AI模型的建设精准识别养殖过程中驴只发情、排卵、育种、疾病等行为,打破传统养殖行业过度依赖经验的僵局,让人工智能赋能养殖行业,反复学习和推算,为养殖决策提供助力。
2场景解决
2.1创新亮点
是全球首次在黑驴养殖领域中整合物联网技术与AI大模型算法,实现黑驴从经验养殖到数据驱动的突破,填补行业空白。展现出东阿阿胶依托十余年驴产业数据沉淀与产业链深耕,率先构建“智能装备+管理平台+AI模型”的全链黑驴养殖模式,为畜牧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标杆范式。
通过穿戴设备采集的相关数据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异常驴只的日常标记,在其采食过程中完成分群,方便养殖成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母驴卵巢的B超摸排图像,加入其发育情况和环境等因素,完成多模态模型的推演算法,精准的计算出排卵时间,减少摸排次数对驴只的伤害,提高人工受孕率;结合DeepSeek完成驴疾病垂直行业的知识库学习,对输入的驴疾病表达精准的诊断并关联相关疾病图谱,完成AI问诊和处方能力。
2.2核心技术
针对驴特异性数据匮乏难题,项目首创“多模态数据采集—小样本迁移学习—轻量化模型部署”技术路径,通过融合驴只行为影像(体态、步态)、生理指标(体温、心率)及环境参数(温湿度、氨气浓度)等多维度数据,构建全球首个黑驴健康知识图谱,并基于注意力机制轻量化神经网络与迁移学习技术,复用马属牲畜疾病特征库,实现跨品种泛化诊断。目前正在尝试融合LSTM时序分析与贝叶斯优化算法,通过动态捕捉驴只发情期行为与激素变化特征,将排卵窗口期预测误差控制缩短,配种成功率提高。
AI+繁殖:通过既往发情、生理指标数据,精准预测排卵时间,帮助养殖户把握配种时机。同时,结合精液指标优化配种方案,降低成本。长期看,利于评估驴繁殖性能,筛选良种,及时解决繁殖问题,提升养殖效益 。
AI+防疫:输入驴症状,辅助诊断疫病,分析环境与病史,预测疫情。依据疫病和驴群实情,生成防控方案,如疫苗接种安排。通过科普疫病知识,如病因、传播途径等,全方位提升养殖户疫病防控水平。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监测驴舍环境参数并自动调控设备;利用智能投喂实现精准饲喂和饲料库存管理;借助智能耳标等监测驴健康、预警疾病;还能用于繁殖管理、数据记录分析及远程监控,提升养殖效率与效益。
大数据技术:通过养殖过程积累下来的养殖数据、驴只数据、影像数据、市场数据、疫病数据,能分析驴的生长性能,优化饲料配方,依据驴的生理、环境等数据预测疾病。同时,借助繁殖数据提升繁殖效率,评估养殖环境。此外,还能结合市场数据预测趋势,助力养殖者科学规划。
2.3应用范围
本项目可以应用在驴养殖的所有环节,包括硬件的安装、软件的管理和模型的辅助决策。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无论是链主企业还是小养殖户,都可以完成不同程度的赋能。同时上述提到的不同应用场景的实现路径可以延伸到任何品种的养殖过程中。
3应用成效
3.1投入产出情况
本项目硬件投入239.59万元,软件投入211万元,模型投入112万元,560万元。其硬件投入为养殖企业投入覆盖新盖的驴舍,软件和模型投入可以覆盖养殖企业,以及合作的相关农场。目前东阿阿胶黑驴保种场养殖规模巨大,项目建成后可预见收益2年左右即可回收成本。
繁殖率提升,发情监测模型可将母驴发情识别准确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配种成功率提高20%-40%。按每头母驴年均产驹0.7头提升至0.9头,每头驴驹售价1万元计算,不考虑饲养成本的话500头母驴年增收约100万元。
死亡率降低,疾病预警模型减少传染病爆发风险,死亡率从5%降至2%以下。按500头规模计算,年减少损失15头(每头成本1.5万元),节约22.5万元。
养殖周期缩短,精准饲喂模型优化饲料配比,育肥周期缩短10%-15%,饲料成本降低8%-12%。按年出栏1000头、每头节约成本500元计算,年节约50万元。
管理成本降低,系统管理优化、财务核算模型减少人工统计误差,管理效率提升30%-50%。人力成本节约约10万-30万元/年(视原有人工规模)。
产业协同增效,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驴奶、驴皮、活驴交易渠道,销售溢价提升5%-10%。
数据资产增值,养殖数据积累可用于优化品种选育(如培育高产奶驴、高皮质驴),专利或数据授权带来额外收益。
品牌溢价,通过项目建设给相关领导人、外宾和行业带来的品牌溢价、股价提升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3.2经济社会价值
能从多维度提升驴养殖企业竞争力。可以助力精准把控驴生长、繁殖与健康,提高产品质与量,降低成本。高效管理流程,减少人力、饲料、药物等开支,提升管理效率。能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发展下游驴养殖企业,在不增加固定成本投入的基础上保障驴皮等原料的稳定增长,同时展现企业科技实力与专业度稳固市场地位 。
3.3推广应用前景
在农业创新性的角度还能推动驴养殖产业升级,优化资源利用,实现精准高效养殖,带动农民增收,创造就业。还能助力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回流,为农村注入活力。同时,提升农村科技水平,培养农民科技与创新意识。